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大家名篇】海明威:白象似的群山

海明威 体验大地 2019-10-12

点击上面蓝字“体验大地”关注本公众号


今天,“体验大地”公众号向大家推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《白象似的群山》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,这是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第四期第二讲的内容之一。


这篇故事首次发表在1927年出版的小说集《没有女人的男人们》之中。故事用记叙手法来描写男女间的关系和堕胎的问题。两人从头到尾并未提到“堕胎”的字眼,不过对话内容,无字无句不在纠结于“堕胎”的话题上。人们可以从对话出发想象无数的故事。


《白象似的群山》通常在一般美国文学课程中都会当作教材,原因是简洁且易得,它包括了独创巧妙的象征,有效且有力的对话,以及将这个争议性话题(堕胎)首次纳入大众视野,在此之前都不曾被如此明确的描述,而这篇故事是首次的探索。


白象似的群山


欧内斯特·海明威

汤伟       

埃布罗河峡谷对面的群山又白又长。峡谷的这一边没有阴影,也没有树木,车站设在阳光下的两条铁路线之间。紧靠车站的一边,是房屋投下的热乎乎的阴影,一道由一串串竹珠编成的门帘挂在通向酒吧的门上,用来挡苍蝇。那个美国人和跟他同行的女孩就坐在屋外阴暗处的桌旁。天气很热,来自巴塞罗那的特快还有四十分钟才进站。它将在这个站点停车两分钟,然后开往马德里。

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东北部,是西班牙最长的河流。


“我们喝什么?”女孩问。她已经脱掉帽子,把它放在了桌子上。

“够热的。”男人说。

“我们喝啤酒吧。”

“Dos cevezas .”男人冲着门帘里面说道。

“大杯的?”门洞里的一个妇人问道。

“对,两大杯。”

西班牙语,意为“两杯啤酒”。


妇人拿来两杯啤酒和两个布垫子。她把布垫子和啤酒杯放在桌上,看着男人和女孩。女孩正在眺望连绵的山脉。

它们在阳光下呈白色,而原野则是棕色的,很干燥。

“它们看上去就像一群白象。”她说。

“我从来就没见过白象。”男人喝着啤酒。

“是的,你不会见过的。”

“我有可能见过,”男人说,“你说我不会见过说明不了什么。”


女孩看着珠子门帘。“这上面印了字,”她说,“是什么意思?”

“Anis del Toro. 是一种饮料。”

“我们可以尝尝吗?”

男人隔着门帘喊道:“喂。”妇人从酒吧走出来。

“四雷阿尔。”

“我们要两杯托罗茴香酒。”

“掺水吗?”

“你要掺水吗?”

“我也不知道,”女孩说,“掺了水好喝吗?”

“还行。”

“你们要掺水吗?”妇人问道。

“要,要掺水。”

西班牙语,托罗茴香酒。

雷阿尔,西班牙的货币单位。


“有股甘草味。”女孩说着放下了杯子。

“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。”

“是的,”女孩说,“所有的东西都有股甘草味。特别是那些你等了很久的东西,比如苦艾酒。”

“得了,别说了。”

“是你先开始的,”女孩说,“我刚才一直觉得很有趣,还蛮开心的。”

“那么,我们就想办法开心开心吧。”

“好呀。我一直在努力呀。我说了那些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。这个比喻够聪明吧?”

“确实很聪明。”

“我还想着去尝尝这种没喝过的饮料。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——到处看看,尝尝没喝过的饮料,是不是呀?”

“差不多吧。”


女孩看着对面的群山。

“这些山真可爱,”她说,“它们其实看上去并不像一群白象。我指的是透过树木,它们表面的颜色是白的。”

“我们再喝一杯?”

“好呀。”

热风把珠帘吹到了桌边。

“这啤酒又冰凉又爽口。”男人说。

“非常好。”女孩说。


“这真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手术,吉格,”男人说,“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手术。”

女孩看着桌腿下方的地面。

“我知道你不会在意的,吉格。真的没什么。只是注入一点空气而已。”

女孩什么都没有说。

“我会和你一起去,一直待在你身边。他们只是往里面注入一点空气,随后就一切正常了。”

“那我们以后呢?”

“以后我们就没事了。像从前那样。”

“你为什么会这么想?”

“这是唯一一件让我们心烦,让我们不开心的事。”

女孩看着珠帘,伸手拿起两串珠子。


“你觉得之后我们就没事了,会很幸福。”

“我知道我们会。你不用害怕。我认识好多做过那种手术的人。”

“我也认识,”女孩说,“之后他们都很幸福。”

“好吧,”男人说,“如果你不愿意,就不必去做。你如果不愿意,我不会勉强你的。但我知道那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。”

“你真想要我去做吗?”

“我觉得这是最妥当的办法。但是你如果真的不愿意,我不会让你去做的。”

“如果我做了,你就会很高兴,一切就会像从前一样,你还会爱我?”

“我现在就爱着你。你知道我爱你。”

“我知道。但是假如我做了,那么我要是再说诸如白象之类的话,就又会很美妙,又会让你喜欢了?”

“我会喜欢的。我现在就喜欢,但我只是没办法去想那些。你知道我心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。”

“如果我去做,你不会担心吗?”

“我不会担心的,因为这非常地简单。”

“那我就去做,因为我不在乎我自己。”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“我不在乎我自己。”

“可是,我在乎你呀。”

“哦,是的,但我不在乎我自己。我会去做的,这样一切又都会好起来了。”

“如果你是这么想的,我可不想让你去做。”


女孩站起身来,走到车站的尽头。铁路对面,在另一边,是埃布罗河两岸的粮田和树木。更远处,在河的那边,是高山。一片云影掠过粮田,透过树林,她看见了那条河。


“我们本来可以拥有这一切,”她说,“我们本来可以要什么有什么,但是我们每天都在让这变得越发不可能。”

“你说什么?”

“我说我们可以拥有一切。”

“我们确实可以拥有一切。”

“不能,我们不能。”

“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。”

“不能,我们不能。”

“我们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”

“不行,我们不能。那已经不属于我们了。”

“属于我们。”

“不对,不属于了。一旦被拿走,你就再也拿不回来了。”

“但它还没有被拿走。”

“我们等着瞧吧。”

“回阴凉的地方来,”他说,“你不要那么想。”

“我什么都没想,”女孩说,“我只知道事实。”

“我不要你去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——”

“或对我不好的事情。”她说,“我知道。我们可以再来一杯啤酒吗?”

“好的。但你应该明白——”

“我明白,”女孩说,“我们能不能不说这个了?”


他们在桌旁坐下,女孩看着峡谷对面较干燥那一侧的群山,男人看了看女孩,又看了看桌子。


“你应该了解,”他说,“如果你不愿意的话,我是不会要你去做的。如果这对你很重要,我非常愿意承担这一切。”

“这对你就一点都不重要吗?我们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。”

“那当然。但我只要你,我不想要别人。我知道这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。”

“是的,你知道那非常简单。”

“随你怎么说吧,但我确实知道。”

“你现在能为我做件事儿吗?”

“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。”

“那就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别说了,可以吗?”


他没再说什么,只是看着靠车站墙壁放着的旅行包,包上贴着他们曾经住过的旅馆的标签。

“可是我不想要你去做了,”他说,“我已经无所谓了。”

“我要尖叫了。”女孩说。


妇人端着两杯啤酒从门帘里走出来,把啤酒放在潮湿的布垫子上。“火车五分钟内到站。”她说。

“她说什么?”女孩问道。

“火车五分钟内到站。”

女孩朝妇人灿烂地一笑,表示谢意。

“我最好还是把包拿到车站的另一边去吧。”男人说。

她对他笑了笑。

“好呀。放好了就回来,我们把啤酒喝完。”


他拎起两个沉甸甸的旅行包,拎着它们绕过车站,来到另一条铁轨跟前。他顺着铁轨望去,但看不见火车。他走回来,穿过酒吧,里面等车的人在喝酒。他在吧台前喝了一杯茴香酒,看着人群。他们都在耐心地等着火车。他穿过珠帘来到外面。她正坐在桌旁,面带微笑地看着他。


“你觉得好点了吗?”他问道。

“我觉得很好呀,”她说,“我没事了。我觉得很好。”


据《海明威精选集:乞力马扎罗的雪》

欧内斯特·海明威 著 ,汤伟 译,译林出版社,2012.05



欧内斯特·米勒·海明威

Ernest Miller Hemingway

(1899年7月21日—1961年7月2日)


海明威是美国记者和作家,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。1952年,他以《老人与海》一书获得普立兹奖;1954年,《老人与海》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。2001年,海明威的《太阳照样升起》与《永别了,武器》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“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”中。


欧内斯特·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,1913年到1917年间,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,学业、体育上成绩优越,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。在初中时,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写作经验。升上高中后,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。有时他会使用“Ring Lardner Jr.”这笔名写作,以纪念他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拉德纳(Ring Lardner)。高中毕业之后,拒绝入读大学的海明威,以18岁之龄到了在美国举足轻重的《堪城星报》(Kansas City Star)当记者,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。在《堪城星报》工作了6个月的过程中,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训练。


1918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海明威辞掉了记者一职,并尝试加入美国军事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。海明威由于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,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。前往意大利前线途中,他在德国炮火轰炸之下的巴黎逗留。他并没有在安全的旅馆停留下来,反而尽量接近战场。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。1918年7月8日,海明威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,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,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。后来,海明威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。他早期小说《永别了,武器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。海明威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主人公,进行本色创作。


1920年,海明威迁往安大略省多伦多,居于公寓。居住期间,在《多伦多星报》找到工作的海明威他成为自由作家、记者和海外特派员,并结识了星报记者莫利·卡拉汉(Morley Callaghan),建立友谊。1920至1921年间,在芝加哥北部附近居住的海明威为一所小报社工作。1921年,海明威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——哈德莉·理察逊(Hadley Richardson),并在9月迁到了芝加哥北部的三层公寓居住。到12月,海明威一家迁出国外,再没有回到那里居住。在巴黎安顿的海明威,给星报进行关于希土战争(1919年-1922年)的采访。回到巴黎之后,安德森引导了海明威参与“巴黎现代主义运动”。


1923年,海明威的处女作《三个故事和十首诗》,在巴黎出版。海明威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,由于要支持整个家庭的开支,海明威辞去多伦多星报的工作。1925年,短篇故事系列《在我们的时代里》出版,显示出简洁的写作风格。1926年,海明威的小说《太阳照常升起》出版。1927年,海明威与哈德莉·理察逊离婚,另娶第二任妻子宝琳·费孚(Pauline Pfeiffer)。 并出版《没有女人的男人》。


1928年,海明威离开了巴黎,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,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。他经常去狩猎、捕鱼、看斗牛。在陆续几年中,海明威的二儿子与三儿子出生。


1931年,海明威迁往基韦斯特(他在那里住的房子现为博物馆),并为《午后之死》和《胜者一无所获》积累素材。1932年,《午后之死》出版。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“越少,就越多”,使作品趋于精炼,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,提出了“冰山原则”,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,使作品充实、含蓄、耐人寻味。


1933年秋天,海明威随一队狩猎的旅行队到了非洲,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,于1935年出版了《非洲的青山》《乞力马扎罗山的雪》《弗朗西斯·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》。


1937年至1938年,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,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。在此期间,海明威写的散文《告发》于1969年附《第五纵队与西班牙内战的四个故事》出版。1940年,海明威与费孚的结束婚姻,在这段期间,身体健康问题接踵而至,对海明威造成很大困扰。同年,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《丧钟为谁而鸣》,


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渔船比拉号(Pilar)改装为侦察船,在古巴近海进行搜索德军潜艇的工作。1944年,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,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,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。


1948年,海明威与玛莎离婚,并与战时通讯记者玛丽·维尔许·海明威(Mary Welsh Hemingway)结婚,不久重返古巴。

1961年7月2日,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享年62岁。


1950年,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的《过河入林》出版,这本小说引来很多负面的批评;但马尔克斯就曾表示:“没有《过河入林》,就没有《老人与海》。”


1952年,《老人与海》出版,海明威对这中篇小说的成功极为满意,他据此获得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两项殊荣。


此后,他噩运连连:在一次狩猎中,他先后遭遇两次飞机失事,因而受重伤;他扭伤了右肩、手臂和左腿,严重受到脑震荡,他的左眼暂时失明,左耳也暂时失聪,括约肌瘫痪,脊椎骨严重受伤,肝脏、脾脏和肾脏破裂,脸部、手臂和腿被严重烧伤。一些美国报纸误发了海明威的讣告,以为他当时已伤重不治。此外,他更在一次森林大火意外中受重伤,双腿、前躯干、双唇、双手前臂严重烧伤。这些痛楚一直维持了很久,令他无法到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。


1959年,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后,外国人拥有的资产全被没收,因而迫使很多美国人返回美国。海明威选择再停留多一段时间。


海明威曾于1961年的春天试图自杀;在他的62岁生日前3个星期,1961年7月2日在爱达荷州克川市(Ketchum)海明威的家,他用从地下室贮藏库找来的双管猎枪自杀。海明威的其他家庭成员亦也都是自杀身亡的,如他父亲、兄弟姊妹及后来的孙女玛歌·海明威。一些人认为海明威患有躁郁症。在他一生,他都常常喝得重醉,因在晚年过度酗酒而导致他患上此病症。


海明威的简洁、直接的写作风格亦是影响后世作者最大的地方。他很少用装饰性的字眼,而是以简明的句子讲诉一些人在生活上所表现出的勇气、力量和尊严的故事。





深入阅读


老人与海

作者:欧内斯特·海明威

译者:吴劳

出版:上海译文出版社

出版年:2009年6月

乞力马扎罗的雪

作者:欧内斯特·海明威

译者:汤伟

出版:译林出版社

出版年:2012年5月

┈┈

太阳照常升起

作者:欧内斯特·海明威

译者:周莉  

出版:人民文学出版社

出版年:2016年12月

永别了,武器

作者:欧内斯特·海明威

译者:林疑今

出版:上海译文出版社

出版年:2011年5月



延展阅读

胡适丨介绍我的思想  胡适丨我们能做什么?


胡适丨容忍与自由  胡适丨我的儿子


鲁迅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


朱光潜丨“慢慢走,欣赏啊!”


龙应台丨在迷宫中仰望星斗──政治人的人文素养


柏杨丨丑陋的中国人  柏杨丨酱缸震荡


明恩溥丨中国人的素质


史铁生丨我与地坛  黄仁宇丨孔孟


王小波丨我的精神家园  王小波丨智慧与国学


罗斯福丨论四大自由  罗素丨我为何而生


卡夫卡丨致父亲的信  卡夫卡丨饥饿艺术家

   

毛姆丨爱德华・巴纳德的堕落 


毛姆丨万事通     毛姆丨风筝


爱因斯坦丨我的世界观  霍金丨我的病历


作家为什么写作     洛夫访谈录


黑塞丨黑塞说书  卡尔维诺访谈录


弗兰纳里 ・ 奥康纳丨小说的本质和目的


布罗茨基丨一个半房间     布罗茨基丨小于一


苇岸丨大地上的事情      北岛丨父亲


柏拉图丨洞穴比喻  加缪丨西西弗神话


安德烈・高兹丨至D情史      埃梅丨穿墙记


米切尔・恩德丨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


陀思妥耶夫斯基丨致米・米・陀思妥耶夫斯基


列夫・托尔斯泰丨三个问题


乔治・奥威尔丨如此欢乐童年

《礼物:蒋筱寒诗选2004—2015》

蒋筱寒 著

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



微信扫码订购

《礼物:蒋筱寒诗选2004—2015》

小寒和妈妈双签版



购课指南

如何陪孩子一起读书?读完此文你就知道了!


听她的课,思维活跃人格发育,

享受思考,唤醒心魂,是生而为人的精神需求

——兼答《跟史老师从小读到大》课程家长问


跟史老师学语文

成为和谐发展的人


【史老师已开出课程】


❶中学生论文课:你也可以叩响命运的门

❷中学读写第一期:跟史金霞老师学语文,成为和谐发展的人

❸中学读写第二期:来,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!

❹中学读写第三期:领取生命的馈赠

❺中学读写第四期:选择滚烫的人生

❻从小读到大第一期:人之初:韶光莫负读好书

❼从小读到大第二期:那些美好的人与事,一齐向我们走来!

❽ 从小读到大第三期:未来的主人翁

❾ 从小读到大第四期:走到世界的尽头

❿ 父母改变孩子改变:给家长的十二堂课

┄┄┄

中国好老师史金霞,教你读懂古诗词


点击课程题目

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

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

之淡蓝色“阅读原文”字样

即可购买该课程

详情咨询,请加入跟史老师学语文QQ群

114784543





请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

史老师

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

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


欢迎加入跟史老师学语文QQ群:114784543

咨询课程,日常交流

彼此支撑,共同取暖

史金霞

微信公众号:体验大地(sjxtydd)

新浪微博:@苏州史金霞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